close
週末兩天在高師大舉辦「華語文教材編寫國際研討會」,論文涵蓋之深廣與水準之高,並參與者之眾,顯見現今華語文教學的復興與蓬勃。

國際學者有來自美國、泰國和新加坡的教授,還有多位僑委會和對「新移民」多有研究的學者型政府官員。

來自新加坡的吳教授講得很白,華語學習之浪潮之所以高漲,不是由於華語文多優美、多有文化內涵,純粹只因人民幣升值。

前台北市民政局長將對新移民的人道關懷放到「語言學習」來看,使我被最真誠的包容與接納感動。有時,我們會覺得有人英語不好聽,或華語不標準,很多時候其實是因為沒有打開「心的耳朵」,所以聽不懂對方在說什麼。所以他說教學上應有「在文化內,在帝國外」的胸襟。

就像我們學校的越南學生,起初他們的英式英語真不容易聽懂,但隨著我們師生感情的融洽與熟悉,我不但能聽懂他們說的,當聽到台灣學生「嫌」他們的英語「很難聽」時,我還會為他們辯駁。

人與人之間,若沒有把心打開,對方發音咬字再標準,也聽不懂對方的意思,聽不到對方的心聲。往往,人卻是用驕傲與成見篩選了自己想聽的、能聽的。

照樣,相同的話語,由不同的人來說,也有不同的接受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歐Smile 的頭像
    歐Smile

    泥窯中的碎渣兒

    歐Smi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