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自小我們都受教要立志或羨慕當「一等一」的「人上人」。原本「人上人」似乎該被理解在胸襟、風骨和對人類社會的功業的「上」吧?!但現在似乎常被領會成好職業、高收入的「上」。這一篇從生活經驗體會的屬靈應用,真讓神活而常存的話成為我們的實際。

在語言表達中,我很欣賞那種能用深入淺出的方式,將抽象高深的玄妙,講得平易近人的能力。施以諾的文字,就有這種恩賜。文字淺顯易懂,屬靈的省思卻能透過讀者個人的經歷,得著多層意義的響應。

下面這篇是引用施以諾的《小牧童說故事》裡的一篇。(我家的以諾是「陳以諾」喔!)
-----------------------------------------------------------------------------------------------------------------------------------------------------------------

小牧童說故事(365)      作者:施以諾


我的父親是一位牧師,近年來他的身體不是很好,必需以呼吸器維生。他自己曾表示:在幾年前他身體最不好的時候,他情緒低落到沒有辦法禱告,沒有辦法看書,整個人臉上沒有笑容。

他在病中曾讀過一份資料,資料中敘述他這樣一個必需靠呼吸器才能生活的病人,即便意識清醒,卻很容易變成所謂的「三等病人」!不是受到醫護歧視,而是變成一個只能「等吃」、「等睡」、「等死」的病人,無法做什麼。


他很難過,他是一個牧師,難道上帝留他繼續活在這世界上,就只能等吃、等睡、等死?雖然必需靠呼吸器,但他向上帝祈求,求上帝繼續使用他,成為一個「一等病人」,這裡的「等」,是指「等候」上帝的聲音。

他開始恢復禱告、讀經的生活,並把所讀得的心得寫下來,與教會裡的人們分享。久而久之,篇數多了,他把這些文章集節出書,一本由帶著呼吸器的病人所寫的書。
爸爸的這段心路轉折,以及他的勇敢,給了我很大的震撼與影響。

我很喜歡聖經的一句話:「你或向左或向右,你必聽見後邊有聲音說:這是正路,要行在其間。」(賽30:21)其實,我們每個人也都可是「一等老師」、「一等醫師」、「一等律師」、「一等職員」、「一等議員」、「一等父母」、「一等學生」、「一等公務員」。只要我們懂得「等候」上帝的聲音,我們就不會走偏,我們的生命就不會被浪費或變質。

我的父親要求自己成為一個「一等病人」,無論我們的角色為何,期待我們也都能成為「一等人」!與您共勉之。


【上帝的小叮嚀】
  但那等候耶和華的必從新得力。(賽40:31)
引自   http://blog.yam.com/enochs/article/934854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歐Smile 的頭像
    歐Smile

    泥窯中的碎渣兒

    歐Smi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