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壹週刊的語文體(對語言有興趣的人)轉載

香港中文書面語與語文規範化(轉載)

導言
語言有兩種表達模式﹕一是口語﹐即日常會話﹔二是書面語﹐即是寫的語言。書面語是輔助口語的溝通工具﹐因為它有記錄已發生的事和已說過的話的功能。一般來說﹐規範化後的中文書面語都能做到「我手寫我口」的要求﹕書面語和口語相一致。但在南方各方言區中﹐因為生活習慣和歷史原因﹐方言的口語形態與標準漢語很不一樣﹐最明顯的是方言區中的口語裏有這個詞﹐但筆下卻往往沒有書面的形態。這情況在多年來「華洋雜處」的香港社會尤其嚴重。

書面語是體現口語的語言習慣的。香港地處粵方言及客方言交集區﹐曾受英國殖民統治﹐發展成為國際商埠﹐對外開放的歷史很長久。由於華洋商賈經常往來貿易買賣﹐香港人對外國語文(特別是英文)的接觸十分廣泛﹐使港式中文經常出現外文的成份﹔又因為歷史的原因﹐全港通用的語言是粵方言﹐直至回歸前普通話並不流行於日常交際中。香港主要電視台和電台都用粵語廣播﹐中文報刊夾雜粵語撰寫的稿件(特別是副刊)﹑雜誌亦多用粵語寫成﹐因而體現在香港中文中夾有粵語的口語詞﹑俗語和語法是不足為奇的。
香港中文書面語的定義是﹕流行於香港一地的中文書寫方法。雖然港式中文有向標準漢語慢慢滲透﹑擴散的趨勢﹐但它有別於標準中文書面語﹐因為它有極濃厚的地方色采﹐而部份的字﹑詞和語法更偏離了標準漢語的書寫方式。本文對香港中文書面語的研究對象是普羅大眾在日常生活接觸較多的港式中文﹐主要是在本港中文報章和雜誌上的文章與廣告所流行的書面形式。

香港中文書面語的特點
在漢語七大方言中﹐除了北方方言有書面語的形式(普通話文章體裁)之外﹐恐怕只有粵方言具有比較完整的書面語形式 。港式中文的有不少與中國大陸和台灣迥異的特點﹐除了內容和表達方式有濃厚的地方色彩外﹐在詞彙和語法上也顯現出不同之處。香港中文書面語的特點如下﹕

詞彙方面

甲.中、英、日文夾雜

香港自一八四零年開埠至一九九七年的一百五十多年間﹐一直都在英國管治之下﹐香港的經濟﹑資訊﹑航運﹑金融﹑信息等方面都全面融合在國際體系中﹐是一個國際自由港﹐英語就很自然便成為香港的官方及貿易語言。再加之一貫的英式教育﹐和香港中﹑上層社會對英語的廣泛應用﹐使到社會上通行的粵語也大量夾用英語成份。

中英文夾用或使用英語借詞是香港社會通用文體及語法的顯著特點之一。英語在一定程度上已不被視為外來語﹐而是社會語言的一部份。有的中文廣告把英文字TAXI﹑INSURANCE﹑STRAWBERRY和MOTOR用音譯「的士」﹑「燕梳」﹑「士多啤梨」和「摩打」代替﹐而不用符合規範化的意譯「出租汽車」﹑「保險」﹑「草梅」和「發動機」。

另一種情況則是中英文夾用﹐如「攪SHOW」(即「做大型表演」)﹑「VIP房」(即「貴賓房」)﹑「最HIT上榜勁歌」(即「最流行的上榜快歌」)﹑「係SMART」(即「最出眾﹑俊俏」)等。從以下的廣告標語﹐我們更能看到英語在香港中文書面語的影響﹕

1.「蟲蟲3D騷」(1998年12月15日《明報》T6版)﹔
2.「君悅EVE BALL迎99」(1999年1月2日《東方日報》C12版)﹔
3.「聶安達﹕不能NG的除夕」(1998年12月31日《蘋果日報》A18版)﹔
4.「成龍﹑張曼玉去免稅店SHOPPING」(1998年12月18日第458期《壹週刊》頁6)﹔
5.「元气有禮多多FUN」(1998年12月18日第458期《壹週刊》頁199)﹔
6.「自由穿梭GSM/PCS雙頻同INTERNET」(1998年12月3日第357期《壹本便利》頁34)﹔
7.「至COOL煙味超想像」(1998年12月3日第357期《壹本便利》頁75)。

不少香港人說話時喜歡中英文夾雜﹐有時候報刊(特別是以年青人為對象的文稿)為迎合讀者的口味﹐也會出現這種情形。尤其在一些趕潮流的年青人雜誌裏﹐夾用英文的情況便更多和更隨便。在夾用英文的情況中最不妥當的就是用英文字來代替中文字﹐如「實Q」(即SECURITY﹐護衛員)﹑「亂UP」(即「亂」﹐胡說八道)﹑「快D」(即「快」﹐快點兒)等
。這明顯是一種懶於思考的現象﹐亦是污染中文書面語的其中一個重要途徑。

除了使用英語外來詞或夾用英文外﹐日語在香港中文書面語的影響亦漸見端倪。它在港式中文裏的使用法基本和英語相若﹐可分作直接引入與轉用兩種。直接引入如「大割引」來自日語「割引」(削價)﹑「大放送」來自日語「放送」(播送或播放)﹑「新發」來自日語「發」(發售)﹔轉用者有「上班一族」﹑「浪漫一族」等源自日語「某某族」等 。下列兩組廣告標語亦受日語影響﹐當中的「 」字即中文的「之」字﹐但不少廣告商為求帶出宣傳的產品含有東洋氣息﹐便捨「之」而用「 」﹕

8.「星辰表﹕情迷北海道 旅」(1998年12月18日第458期《壹週刊》頁119)﹔
9.「會員招待場﹕超人氣 電影」(1998年12月3日第357期《壹本便利》頁78)。
由此可見﹐香港中文書面語在詞彙上的其中一個顯著特點便是中英日語夾雜。

乙.粵語口語入文﹐傳媒滲入生活語言
香港中文書面語在詞彙上的另一個特點是粵語中的口語入文﹐傳媒亦滲入港人的生活語言﹐廣泛地運用能反映本地特點的詞彙﹐造成港式中文的口語化及自創新詞的現象。

傳播媒介每天都排山倒海地把信息傾倒在市民大眾當中﹐傳媒的語言更是每天都滲入了我們的生活裏﹐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份。有些詞語﹐如果不是來自傳媒﹐根本就不可能出現在日常的口頭語裏﹐例如「協商」﹑「指數」﹑「盈餘」﹑「感到遺憾」﹑「兩手準備」等﹐都直接影響到香港中文書面語的表現手法 。

香港傳媒亦常夾用本地的口語和俚語﹐使到香式中文有向口語化方向發展的趨勢﹐如「兩頭岳」和「」之類也不時出現在雜誌的文章上﹐撰稿員隨意加上引號﹐便任意運用。另外一種情況﹐是在報導本港一些特有現象時﹐難以找到意思完全相等的用語﹐而被迫使用廣東俗語﹐如「爛尾樓盤」﹑「包二奶」﹑「陀地」﹑「人蛇」﹑「蛇頭」等 。我們亦可從以下數個例子看到口語入文的現象﹕

10.「出現中旅社換回鄉証卡緋聞再起﹐陳欣健鄒靜撞見記者擒擒青鬆人」(1999年1月2日《東方日報》C5版)﹔
11.「秀文食白果﹐阿妹笑呵呵」(1999年1月2日《東方日報》A14版)﹔
12.「職業FAN屎」(1999年1月2日《東方日報》E4版)﹔
13.「排隊炒車﹐阿婆賺$200」(1998年12月3日第357期《壹本便利》頁28)﹔
14.「李若彤男友周身蟻」(1998年12月18日第458期《壹週刊》頁132)﹔
15.「『你命』嚇怕股民」(1998年12月18日第458期《壹週刊》頁133)﹔
16.「最近被踢爆跟大她廿多年的商家築愛巢」(1998年12月18日第458期《壹週刊》頁134)﹔
17.「李察以抵價硬撼可口可樂」(1998年12月1日第14期《快報週刊》封面)﹔
18.「星光大道維修費重皮」(1999年1月2日《東方日報》C16版)﹔
19.「『大富豪』命喪刑埸﹐不過其留下之蘇州屎仲有不少」(1998年12月18日第458期《壹週刊》頁126)﹔
20.「現在佢老哥一死﹐呢幾十萬就成了死數﹐冇人還」(1998年12月18日第458期《壹週刊》頁126)。

除了上述以口語入文以外﹐傳媒如廣告亦大量採用香港特有的詞彙﹐以表現獨特的地方色彩。特有的詞彙如「六合彩」﹑「公益金」﹑「業主會所」﹑「廉政公署」﹑「公共屋」﹑「自動櫃員機」﹑「手提電話」﹑「傳呼機」﹑「即影即有」﹑「超額賞」﹑「銀紙」﹑「玩」﹑「旺鋪」﹑「抵食」﹑「為食」﹑「慳錢」﹑「爆棚」﹑「話咁快」﹑「打工仔」﹑「出晒位」﹑「石屎森林」﹑「搵工跳槽」﹑「平到你笑」﹑「全城至八八卦周刊」﹑「好到您估唔到」等﹐都是香港特有的詞彙﹐傳媒將之滲入中文書面語裏﹐使港式中文變得更有地方色彩及更輕鬆活潑。

丙.大量運用同音異字/諧音
巧妙地利用「同音異字」改變某些成語﹑俗語和諺語的一個﹑兩個漢字來做文章或廣告標語﹐或變化其中一兩個字以增加文章和文句的趣味性也是港式中文的一大特色 。

例如某電子教材中心的廣告標語是「人者之聲﹐無『語』倫比」﹑介紹某汽車吸塵器的廣告用語是「有車皆『吸』」﹐都是十分有趣的。再看以下例子﹐它們都是「同音假借」﹕

21.「信是有『原』」(1998年12月15日《明報》F8版)中的「原」字本應作「緣」﹐改動將文句的意思變作「原因」﹔
22.「『情』式集」(1999年1月2日《東方日報》E4版)中的「情」本應作「程」﹐改動將文句的意思變作「情感」﹔
23.「『嫻』情」(1999年1月2日《東方日報》B7版)中的「嫻」與「閒」同音﹐在此代指專欄作家陳婉嫻﹔
24.「元气有禮多多FUN」(1998年12月18日第458期《壹週刊》頁199)中的「FUN」與中文「紛」字同音﹐意思仍作「樂趣」解﹔
25.「數碼創『細』紀」(1998年12月25日第459期《壹週刊》頁29)中的「細」本應為「世」﹐配合「紀」字運用﹔但這是來自一相機廣告﹐標語的設計是突出該產品體積的細小﹐故有此改變﹔
26.「『龍』重推介﹐『鮑』你抵食」(1998年12月25日第459期《壹週刊》頁119)中的「龍」和「鮑」分別替代了原本的「隆」及「包」字﹐在此「龍」是指「龍蝦」﹐「鮑」是指「鮑魚」。這是運用同音字而造成的活潑效果﹔
27.「仙草牌30日必生沖劑﹐短短30日『髮』現奇蹟」(1998年12月13日《明報》C8版)中的髮與發同音﹐亦造成有趣的效果﹔
28.「全港市民留意﹐『熊』市再現」(1998年12月3日第357期《壹本便利》頁36)的廣告標語是宣傳現具熊﹐但卻以股票市埸的術語作招徠﹐以吸引讀者的注意。
由此可見﹐傳媒正大量運用音異字的表現手法﹐以達到吸引讀者及提高讀物趣味的目的。

丁.將特定的詞分拆開來運用
香港中文書面語的運用﹐會用上許多詞彙﹐而詞語分拆開來運用則又是另一特點。為了表達更深一層的意思﹐傳媒會於詞語中加插如「更」﹑「了」一類的詞﹐如將「心酸」寫成「心更酸」﹔又或無理地將「發達」寫成「發了達」等
。下列例子亦可以反映這情況﹕
29.「喜歡左揀右選﹐左挑右剔的人﹐NOKIA5001有七款不同顏色機殼任楝任襯」(1998年12月25日第459期《壹週刊》頁77)裏的「揀選」和「挑剔」被分拆開成為「左揀右選」和「左挑右剔」﹐便是詞語分拆的例子﹔
30.「陶大宇呷吳啟華醋」(1998年12月18日第458期《壹週刊》頁4)中明顯地將「呷醋」一詞分拆開來用了。

戊.文白夾雜﹐風格不一
雖然香港社會華洋雜處﹐中西交集﹐但在華人佔絕對優勢的香港﹐由於數千年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浸淫和哺育﹐中國的傳統文化和風格﹐乃至傳統文言都有所保存﹑傳承和發展﹐故此文言在香港中文書面語﹐尤其是商業廣告中依然風行無阻﹐文言詞語比比皆是。
在港式中文出現的文言成份大致可分為兩個方面﹐一是成語的廣泛使用﹐二是文言詞及文言句式的適度靈活表達。成語在廣告中往往被成串﹑成對地大量使用﹐如以「無懈可擊」﹑「出類拔萃」﹑「美侖美奐」突出商品的優良品質與過人之處﹔以「趨之若鶩」﹑「一時無兩」﹑「前所未有」突出商品的受歡迎及罕有程度﹔以「喜出望外」﹑「高人一等」﹑「稱心滿意」突出給顧客的滿意程度﹔以「馬馬虎虎」﹑「巧立名目」等成語突出其他同類商品的劣處等。文言詞語及句式則如「閣下」﹑「秉承」﹑「非…莫屬」﹑「聲色之美」﹑「彰顯閣下顯赫地位」等皆是常見的文白夾雜的表現手法。可是﹐若過份地使用文白夾雜的表現手法﹐則會造成風格不一的局面。

己.流行用語轉變急速
在香港這個變化急速的城市﹐每天均有新事物的出現。新事物及新現象為口語帶來了新的詞彙﹐再表現在寫作上﹐則又衍生出新的書面語。可是﹐大部份新形成的詞語很快又會被急速的時代步代所摒棄不用﹐因此流行用語的轉變急速是香港中文書面語的另一特色。例如在八十年代末期﹐因為受到「六四事件」的影響﹐許多香港人對本港的前途失去信心﹐移民潮漸成。當時有一齣名為《香港蛙人》的電視劇﹐曾使「蛙人」一詞頗為流行。「蛙人」指的是那些為了移民海外﹐像青蛙划水似的拼命「搵銀」﹔當到了腰纏萬貫的時候﹐便像青蛙似的「跳」離香港的人。但這個詞彙今天都已被摒棄不提了。又如在九八年瘋靡港人的「電波少年」及據說有治療男性陽萎的藥物「偉哥」等﹐這些流行用語在熱潮過後﹐相信便會被香港人拋諸腦後。

庚.傳媒緊守「方便使用者」原則﹐常用縮略語
香港傳媒一向十分自覺報刊雜誌的文章是一種有對象﹑有目的的傳意形式﹐在撰文時常常注意「方便使用者」的原則﹐使讀者易於掌握和吸收信息
。例如在報導中多用短句﹑短詞﹑利用精簡扼要的標題和小標題﹑分段鮮明利落﹑適當地運用圖片和圖表輔助等。故此﹐一般來說香港傳媒刊物裏的文章有趣而易讀﹐少有艱澀難明的句子。

有些縮略語﹐如「特首」﹑「綜援」﹑「居屋」﹑「教署」﹑「西隧」﹑「公屋」﹑「隧巴」﹑「輕鐵」﹑「九鐵」﹑「臨立會」等﹐都是我們耳熟能詳﹐隨口可以在日常生活裏說出來的縮略語﹐原來都是來自傳媒的創造。這些縮略語經常出現於文章中而又不加引號的情況﹐成為了香港中文書面語的另一特色。縮略語的使用﹐既豐富了我們的生活語彙﹐也增加了傳意的效率。

申.錯用詞語﹐自鑄新詞
香港中文書面語的另外一個特色是詞語的錯用。以廣告為例﹐有些廣告撰稿人可能不明白某些詞語的含義﹐以致配搭錯誤﹐使訊息模糊。例如「首決條件」應寫成「首要條件」﹔「昔日香港情懷﹐教人孜孜眷戀」(1998年12月18日第458期《壹週刊》頁38)中的「孜孜」解作「勤勉」﹐與「眷戀」配搭不當﹔又如「暗瘡狙擊手」(1998年12月3日第357期《壹本便利》頁128)中﹐「狙擊」一詞就不太配合「暗瘡」這一類微小的東西﹐不過卻能吸引讀者的注意。

壬.喜用誇張渲染的文句
以大眾口味為依歸的刊物﹐常以誇張渲染的字句來吸引讀者﹐如「大揭秘」﹑「大曝光」﹑「大災難」等﹐卻往往是題大於文。本港不少商人在促銷商品時﹐很多時會冠以「超特價」﹑「勁減」﹑「大優惠」等誇張的字眼以作招徠。有時候文句過於誇張﹐往往會誤導讀者。

語法方面﹕
甲. 非動詞的動詞化
所謂「動詞」﹐是指意義上表示人或事物的行為﹑動作﹑存在﹑消失或判斷的詞。在語法上﹐凡是帶上賓語的動詞﹐就是「及物動詞」﹔沒帶上賓語的動詞﹐若前面能受「沒」或「沒有」修飾的叫「不及物動詞」。香港中文書面語有「非動詞動詞化」的傾向﹐而這種傾向可再分為以下幾種情況來討論﹕

甲一.形容詞動詞化
以下是一些香港中文報刊上的例句﹕
31.「中共方面相當關切大選之後台灣的政治變化」(1998年10月13日《星島日報》A8版)﹔
32.「而另一英資大戶辛勞了一年只得九百萬」(1998年12月18日第458期《壹週刊》頁88)﹔
33.「廢紙回收商﹕示威不能混亂交通」(1998年12月28日《大公報》A6版)﹔
34.「市民憂慮失業率持續上升」(1998年12月20日《明報》A10版)﹔
35.「部份議員提議政府應劃一公務員工資調整」(1998年9月13日《明報》A2版)。
以上的例句中﹐「關切」﹑「辛勞」﹑「混亂」﹑「憂慮」和「劃一」都是形容詞﹐它們都能受程度副詞「很」﹑「太」﹑「非常」等修飾﹐具有典型的形容詞的語法特徵。以上的例子﹐標準漢語的寫法應為「對…表示關切」﹑「經過一年辛勞的工作」﹑「不能使交通混亂」。至於例34及35中﹐形容詞「憂慮」和「劃一」都帶上了賓語﹐成了少數典型的及物動詞。較正確的用法應為「對…感到憂慮」和「對…作出劃一的調整」。

甲二.名詞動詞化
在中文的文法中﹐名詞的特點有三﹐分別是﹕(1)在語義上﹐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稱﹔(2)在語法上﹐詞組前面可數量詞的修飾﹔(3)不受「很」﹑「非常」等程度副詞以及否定副詞的修飾﹐即是不能稱作「很危機」﹑「不娛樂」等
。以下是一些本地中文報刊上的例句﹕
36.「要他承諾解決問題」(1998年12月18日第458期《壹週刊》頁95)﹔
37.「回應用戶需求」(1998年12月18日第458期《壹週刊》頁97)﹔
38.「色情光碟禍害青少年」(1998年5月20日《明報》D1版)﹔
39.「優惠顧客」(1998年5月20日《明報》B4版)﹔
40.「甄妮憂心女兒受影響」(1998年12月1日第14期《快報週刊》頁25)。

以上五句例句中﹐「承諾」﹑「回應」﹑「禍害」﹑「優惠」和「憂心」都是名詞﹐按現代漢語的規範不能當動詞用﹐應寫成﹕「作出承諾」﹑「作出回應」﹑「毒害青少年」(不能說「禍害青少年」)等﹐而例39與40和形容詞動詞化一樣﹐這些名詞都帶上了賓語而為及物動詞了。

甲三.詞組動詞化
某些詞組被用作動詞也是香港書面語的特點之一﹐以下列句子為例﹕
41.「向日葵巧奪認同﹐全憑天工」(1999年1月5日第188期《東TOUCH》頁38)﹔
42.「登高望遠海景﹐唯有…」(1998年12月1日第14期《快報週刊》頁34)﹔
43.「陳浩民耐人尋味特異功能」(1998年12月15日《明報》B5版)﹔
44.「堅持經濟改革中國」(1998年10月13日《東方日報》A20版)﹔
45.「四十歲男子被控性侵犯十歲男童」(1998年10月13日《東方日報》A17版)。

例41至43中﹐「巧奪天工」﹑「登高望遠」和「耐人尋味」都是成語。給成語帶上賓語﹐或把成語拆開﹐讓其中不成詞的語言單位帶上賓語﹐都是港式中文創新的用法。而例44及45中的「經濟改革」和「性侵犯」二詞﹐在規範化的現代漢語中是屬於名詞的詞組﹐但它們的中心語「改革」和「侵犯」都是動詞。港式文讓它們都加上後置成份的賓語而當作動詞使用﹐是一種變異。從另一角度看﹐上述例子是把「經濟」和「性」等名詞作為狀語使用﹐解作「在經濟方面」和「在性方面」﹐是詞性的活用。

乙. 不及物動詞用作及物動詞
不及物動詞通常是沒有帶上賓語的﹐一是由於語意的限制﹐二是由於語言習慣的使然。香港中文書面語在對不及物動詞的規範似乎比標準漢語的規範靈活﹐沒有嚴格的規定 ﹕
46.「王菲缺席『叱吒』為個唱」(1999年1月4日《蘋果日報》D9版)﹔
47.「華納變動計劃」(1999年1月4日《蘋果日報》D9版)。
以上例句中﹐「缺席」和「變動」在標準漢語中不能帶賓語﹐正確寫法應為「王菲在…缺席」和「華納改變計劃」。這是「單桿不及物動詞及物動詞化」。再看下面的例子﹕
48.「中港經貿新據點﹐媲美甲級商大廈」(1998年12月20日《明報》C4版)﹔
49.「蘇永康看齊許志安」(1999年1月2日第179期《忽然一週》E24頁)﹔
50.「王喜垂涎韓國美女」(1999年1月2日第179期《忽然一週》E86頁)﹔
51.「鄭秀文受挫『叱吒』頒獎禮」(1999年1月2日第179期《忽然一週》E30頁)﹔
52.「李麗珊備戰亞運」(1998年12月4日《明報》A20版)﹔
53.「郭應泉投資中華發展」(1998年12月18日第458期《壹週刊》頁52)﹔
54.「翻版光碟泛濫香港」(1998年11月26日《明報》A3版)﹔
55.「上山詩納女亮相『獎門人』」(1999年1月2日第179期《忽然一週》E17頁)。

在以上的例句中﹐劃有底線的都是不及物動詞﹐而其原型是用介詞結構作狀語的「動詞性偏正」詞組﹔但在香港的中文書面語裏都變成了「動賓」詞組﹐而動詞則有支配作用。以上例句的不及物動詞的正確用法應為﹕「與甲級商廈媲美」﹑「與許志安看齊」﹑「對韓國美女垂涎」﹑「於叱吒頒獎禮受挫」﹑「為亞運備戰」﹑「投資到中華﹑發展」﹑「在香港泛濫」和「在『獎門人』亮相」。再看以下的例句﹕
56.「機埸送別妻兒難忘周華健」(1999年1月2日第179期《忽然一週》E64頁)﹔
57.「照顧一對BB疲累李美鳳」(1999年1月2日第179期《忽然一週》E71頁)。
例56及57正確的說法應為「使周華健難忘」和「使李美鳳疲累」。香港中文把「使動結構」的句子寫成「動賓」結構的句子。例46至57的句子由偏正詞組變為動賓詞組﹐由複雜的兼語關係變為簡單的動賓關係﹐語意表達可說是直接而明快了﹔但是﹐這種寫法在語法上和習慣上是否行得通﹐還需要由時間和社會來檢定。

丙. 省略主語
在中文語法中﹐並非每句句子都需要加上主語。在兩種情況下﹐句子的主語是可以省去的﹐一是當前﹑後句的主語相同時﹐後一句的主語可以略去﹔二是當主語是泛指一般人﹐而非限於特定個體的時候﹐主語不說自明﹐亦可以省略
。但是﹐香港中文書面語在以上的兩種情況外﹐很多時候都把主語省去。以下是一些欠缺主語的例句﹕
58.「有帝王式服務﹐當然客如雲來」(1999年1月2日第179期《忽然一週》E72頁﹕哪兒有這服務?)﹔
59.「設有豪華會所﹑宴會廳﹑停車埸…」(1998年12月18日第458期《壹週刊》頁167﹕哪兒設有?)﹔
60.「一年前遇上一位從日本來的朋友」(1998年12月18日第458期《壹週刊》頁182﹕誰遇見?)﹔
61.「向台灣傳媒透露懷有龍鳳胎」(1999年1月2日第179期《忽然一週》E70頁﹕誰透露誰?)﹔
62.「慶祝荃灣店擴張營業」(1998年12月18日第458期《壹週刊》頁182﹕誰慶祝?)。
除了在報刊雜誌上的文句子外﹐香港很多中文的廣告標語都欠缺主語﹐例如﹕
63.「規模最大﹐質素最佳」(1998年12月18日第458期《壹週刊》頁247)﹔
64.「全新泡製套餐﹕平﹑靚﹑正」(1998年12月18日第458期《壹週刊》頁242)﹔
65.「鋒芒盡顯﹐氣派不凡」(1998年12月18日第458期《壹週刊》頁225)。

丁. 口語化
香港部份報刊的中文在很多時都攙雜了粵方言的詞語和句式﹐形成了書面語的文法出現口語化的現象﹐其中尤以娛樂新聞最為普遍﹐表現了極濃厚的本地色彩。試看以下的例子﹕
66.「李美鳳已經在台灣坐完月」(1999年1月2日第179期《忽然一週》E71頁)﹔
67.「妮歌潔曼憑後生撼贏老鬼麥當娜」(1999年1月5日第188期《東TOUCH》頁50)﹔
68.「免費網上電郵戶口多面睇」(1998年12月1日第14期《快報週刊》頁6)﹔
69.「朱茵施展渾身解數﹐誓要觀眾大流鼻血」(1999年1月2日第179期《忽然一週》E18頁)﹔
70.「成龍﹑張曼玉去免稅店SHOPPING」(同例4)。
以上例子的標準寫法應是「李美鳳產後在台灣休養完畢」﹑「妮歌潔曼青春氣息打敗了年紀較大的麥當娜」﹑「從多方面探討免費網上電郵戶口」﹑「朱茵誓要令觀眾對她的表演賞心悅目」﹑「成龍和張曼玉一起到免稅店購物」。

戊.歐化句式現象
香港中文書面語有不少歐化的字彙外﹐歐化的語法成份也不時在中文文句中出現。最常見的例子是將「明顯地」﹑「實際上」等連接詞直接放在句首﹐如「明顯地﹐克林頓總統難逃被國會彈劾的命運」(1998年12月10日《蘋果日報》A20版)和「實際上﹐香港仍有減息的空間」(1999年1月9日《成報》A2版)兩句中﹐都是按英語的語法寫(或譯)出來的。正確的書面寫法應為「克林頓總統明顯地難逃被國會彈劾的命運」和「香港實際上仍有減息的空間」。可是﹐由於港式中文曾長期受到外國語文的影響﹐社會大眾對這些包含歐化語法的句子也許早已習以為常﹐也沒留意到它其實是不屬於漢語語法的。

表達形式方面﹕
港式中文在表達上任意夾用中﹑英﹑日和粵語的詞彙和語法的情況十分普遍﹐體現了香港這個國際城市多元化的特色。例如﹕
71.「八場裏面有七場係冠軍﹐如果第一場唔係有多少阻滯﹐分分鐘八場都係『珊珊』威晒。不過都冇所謂啦﹐而家金牌都落    袋﹐仲何必同人斤斤計較呢。」(1998年12月13日《成報》A7版)中﹐「唔」和「」是香港人自創的新字﹐斜體的是成語﹐劃有底線者是廣東方言成份。這段文字的語法邏輯和口語的分別不大。又例如﹕
72.「南瓜王阿Jack命三個小鬼到Christmas Town擄走聖誕老人﹐自己就悠閒地在月光下與Sally共舞。」(1998年12月16日《成報》B16版)一句﹐夾雜了中文﹑英文和粵方言(「自己就」)。又例如﹕
73.「至於游泳館﹐其時鬆時嚴的安排就叫我們難以適應﹔游泳項目上演時﹐就諸多掣肘﹐不得越雷池半步。」(1998年12月15日《成報》A8版)中﹐劃有底線者是文言成份﹐夾在半標準的漢語(例子中的全部句子均欠主語)中顯得有點不倫不類。

此外﹐諸如「大割引」﹑「大出血」﹑「卡拉OK心水CD大放送」等日語宣傳句式﹐在今日的香港也許早已「見怪不怪」﹔第三句更體現了英文﹑日文和廣東口語三文夾雜的現象。
這種中外語法﹑詞彙任意夾用的現象﹐在港式中文裏是十分普遍的﹐例子在報章的副刊和消閒週刊中更是多如恒河沙數。我們在讀到這類文章時也許會不以為意﹐但若非本地人士看到這類句子﹐他們也許會不明所以。這便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溝通障礙﹐削弱了文字傳意的功能。

引自  http://www.wretch.cc/blog/petrachou&article_id=1383823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歐Smile 的頭像
    歐Smile

    泥窯中的碎渣兒

    歐Smi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