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於五十多年前,在美國某一鄉鎮,有一戶貧窮的家庭。一家之主白朗先生在五年前突然過世,留下妻子白朗太太與三個幼小的女兒。在經濟方面,她們固然貧乏,但心靈卻不貧乏,因為她們對上帝滿有堅強的信心。
有天早上全家參加禮拜時,聽見牧師報告,希望在一個月後的復活節,大家能表現愛心,奉獻一些金錢關心教會最窮苦的家庭。
她們回家後,寡母與三個女兒商量,雖然她們並不很富有,但也希望有份參與這愛心的捐獻。那一個月,她們盡量節省家用,多找一些臨時清潔工來做,販賣自己的手工藝品賺錢。經過一個月後,她們終於賺得了七十元美金,很高興的到銀行換成新鈔,三張二十元與一張十元的鈔票,裝好在信封裡面。
次日復活節主日,全家興奮的到教會參加復活節禮拜,白朗太太將那封錢袋交給牧師。那天禮拜後,在回家的路上,她們彼此談論得好快樂,愈談愈滿足,想到她們竟能為窮人奉獻,豈不是富足的嗎?
然而,當天下午,牧師來到她們家探訪,交給她們一個信封,說明這是全教會兄姊要送給她們的愛心禮物。牧師回去之後,她們好奇的打開信封,發現竟然是她們在今天早上所奉獻的那七十元新鈔,另有十七張一元舊鈔,一共是八十七元。這下她們才知道,原來她們這一家,在眾會友的眼中就是那「最貧困的家庭」,她們剛才那種喜樂,忽然轉變為難過、沮喪。
過了一個禮拜的禮拜天,三個女兒本來不想去教會,覺得自己很羞愧,沒有臉見人。但是白朗太太堅持,參加禮拜是每一位信徒的本份與權利,不要去介意別人如何看待我們。那天禮拜中的講員是位剛從非洲宣教回來的宣教師,他除了講述一些在非洲的見證外,同時也報告當地教會的禮拜堂屋頂已破舊不堪,若要全部換新,需要花費一百元美金,他呼籲弟兄姊妹能伸出援手。
白朗太太與三個女兒聽完後,彼此相對而笑,因為直到今天早晨,她們還在商量如何使用這八十七元。當接待人員將奉獻袋傳來的時候,白朗太太欣然的將那一封錢放入奉獻袋中。以後牧師報告所收奉獻的數目是一百元多一點點,宣教師帶著笑容起身向會眾表示謝意,說:「我原沒有想到能在你們這小教會收到這麼多的奉獻,我相信你們當中一定有位富足的人。」她們再次相顧而笑,心想:「豈不是嗎,我們原來就是富足的呀!」
保羅在哥林多後書六章10節中說,「似乎貧窮,卻是叫許多人富足的;似乎一無所有,卻是樣樣都有的。」真正富足的人,不是擁有許多財富的人,而是能分享給別人的人。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