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上週連著四天零下二十多度的超低溫,據說是明州今冬的最冷,過了這四天,在這裡的其他冬天就算不得什麼了!這樣看來,明州的冰天雪地也不過如此嘛!

再逛西岸校園

話說在商學院擔任多年大學部 Academic Advisor 的 Anny 姊妹,看我既已到西岸校園走訪了 Wilson Library,便有負擔趁開學前的空檔,約我參觀明大商學院的兩大據點─Carlson building and Hanson Hall ,就在 Wilson Library 旁的兩棟建築物。

Anny 姊妹原本是學諮商、輔導的,彰師大畢業後在這裡求學、工作、結婚,前後16年之久,不只人熟地熟,還有很多她個人實務的觀察與見解,她的工作很忙碌,願意撥冗為我導覽,當然機不可失,再冷也要哆嗦著去。我們便約在好冷的上週三(14日),進行我的商學院半日遊。

當天上午參加完ESL的 placement 考試,我便一身輕鬆地晃到Carlson School of Management 找 Anny。Carlson 的外形不方正,不雍容華貴,它不規則,很奇特,很有創意,淺藍色的玻璃帷幕,感覺很科技。裡面的景觀和格局更是摩登的超炫造型,中間天井是流線的船型設計,充滿現代感的藝術氣息。

 

地下樓正進行春季班國際學生的新生訓練和午餐,這些國際學生90%以上都是黃皮膚、黑頭髮的,其中25%是大陸學生,韓國學生也佔了一半。我撥了校園電話給 Anny,她人在另一棟 Hanson Hall ,不一會兒便從兩棟間的 Skyway 踱步而來。

Carlson 的行政單位和教師研究室都在三、四樓,二樓以下到地下室都是供學生使用的教室、研討室和演講、活動場所,這真是很人性化的安排。學校安排的課程非常紮實、活絡,也常安排企業講座,可見在這裡求學的學生,資源十分豐富。

原來明大商學院不叫「明大商學院」,而是「Carlson School of Management 」。因為這棟建築物耗資驚人,Mr. Curtis Carlson 捐了第一個 10 Millions,所以這棟樓便以 Carlson 命名,以表達對 Carlson 的尊崇。商學院的第二棟大樓則以捐第二個10 Millions 的 Mr. Hanson 命名為 Hanson Hall。不僅如此,舉凡演講廳、某個研討室,甚至星巴克咖啡的一個喝咖啡的露天轉角,都以人名或企業名(如3M)命名。既是商學院,向社會企業募款的成績當然不能太差,牆上的名牌可是每年捐款最多的人才有的「殊榮」。

 

從 Carlson 到 Hanson 的 Skyway 不過十幾步遠,也是用錢砌起來的,那是某個名人捐贈的美金 one Million 。走在其上,我特別用力感受一下它的價值。可惜我的感度太低了,心裡直嘀咕:「太貴了!太貴了!」

Skyway 的景觀倒是不錯,直接映入眼簾的是明州最具世貿代表的明尼阿波利斯市(Minneapolis)摩天大樓,和收容貧困的索馬利亞難民的宿舍大廈。這樣的對比,應該會讓來往於這個走道的人,得到刺激、暗示或催眠吧!

Anny 雖然不是學商的,但很有數字概念,她所說的數字都是錢的數字。她說 Hanson 是四年前建的,才比 Carlson 晚幾年蓋造,規模比 Carlson 小一半,格局沒有 Carlson 那麼花俏(的確平實很多),造價卻幾乎是 Carlson 的兩倍(n個millions),這是因近幾年的原物料數倍上漲,人工也比以前更昂貴的實例。非常殘酷的現實,聽了令我這不懂經濟的人也感到憂心。

遇見上海來的富爸爸

在 Anny 辦公室共進午餐,兩個女人無所不談,特別是屬靈的故事和經歷,讓我感到十分暢快,比走在 one million 的 Skyway 享受得多。正準備告辭回那充滿人文氣息的東岸校園時,她再讓我看一個名人捐建的階梯式演講廳。

一推門進演講廳,一個人影尾隨我們進來,說他也來參觀一下。咦?這個人好眼熟,光是當天就打了三次照面,全身衣帽圍巾包得密密的,不知是男是女呢!

定睛一看,不就是12/24 那天一起在劉弟兄家相調愛筵的某家長?聽他說,他的父母也上教會。印象中,他事業作得很大,還是上海交通大學的兼任教授。

12/24 那天他的扮相十分瀟灑、時髦,跟我對談兩句,便問我是不是「北京人」?當時我還暗笑:「我比較像山頂洞人吧!」我問他,上海和深圳的繁榮比,怎麼樣?他簡單說,上海有深厚的文化,深圳沒有。

他也從事房地產,知道我們從台灣來,就說台海兩岸一通,他所領的第一批從台灣到上海看房子的都是民進黨的人。我問他怎知道是民進黨的?他說聽他們都說台灣話,也問了他們的。(這個令人存疑,也許是無黨無派的人「栽贓」。)

他十二月24日當天剛從上海來看兒子,還沒回去?原來他除了看兒子,還為他的「文化事業」在此深入考察。

於是我給他和 Anny 介紹認識,一知 Anny 是Academic Advisor ,像「踏破鐵鞋無覓處」似的,馬上話題對準焦點,一談就一個多小時。

這個人是1977年文化大革命後第一次高等考試就考上大學的頂尖人才。在那個背景的人,要考上大學不但很難,而且絕對是靠自學的實力。他不但是上海交大畢業的,太太還在上海財金學院教書,姊姊是某重點高中的校長,妹婿是美國波士頓某名校的終身職教授。

他告訴我們這些做什麼呢?就是解釋他為什麼來考察,並且要考察什麼,當然也在說服可以合作的對象。

上述是他的舊條件,關鍵在他的新條件。新條件是他只不過在 2000年花 200 萬買了一個房子,哪裡知道中國的經濟起飛,讓他的房子在 2008年有三千萬的價值。

「我們沒想到自己會成為富人的呀!我們沒準備要當富人的呀!」那種無奈中略帶恐慌的語氣,至今言猶在耳。這話他重複說了好幾次,我也推敲了好幾次。一、我也沒準備要當「婦人」;二、當「富人」要怎麼準備?

他說像他這樣意外成為富人的家長很多,錢太多,還沒準備怎樣作最有效率的運用:孩子只生一個,五十多歲的人了,也不能再生第二個;中國人不時興「捐贈」,只會把財產留給兒女。所以現在能作的就是為自己唯一的孩子重新規劃「菁英栽培計畫」。

他要給他的孩子受最好的教育,受最務實的訓練。但他也不好高騖遠,不用排名百大的虛榮強加在孩子的身上,倒是按孩子的程度,處心積慮給他最有效的安排。

然後,他將心比心,相信他的想法,他的需求也是許多「沒想到自己會成為富人」的家長的想法和需要。他的舊條件足夠說服相同新條件的家長,共同成立一個「菁英栽培」的 Club,先為國內的好學校拉個美國的姊妹校,兩校合作一種特別的學程,讓中國的學生先在國內預備適應美國的教育環境,再到美國完成高階的教育,畢業前安排到中國、新加坡、香港等華人地區的實習,最後他們的孩子還是要回到上海或北京,這才有發展,才有前途......。

有了這個 Club,不但孩子所學的與中國經濟的脈動合拍,孩子要找門當戶對的婚姻也沒問題,兩個「沒想到自己會成為富人」的家庭也能保有「沒想到」得來的財產了。

這個富爸爸言辭懇切,情感真摯,思路敏捷,觀念新穎,想必意外之財讓他花了很長一段時間去琢磨,去構思,所以他跟我們「傳講」的時候,顯得邏輯縝密。也許 Anny 的舊條件會是他「菁英栽培計畫」的一大有力的資源。

聽完富爸爸的滿腹經綸,先是同情他不得安息的暴發戶,但想到我那一直貶值的員林國宅,再想到家有「一簾幽夢」的水圳,我想我也只有準備當窮人的份兒了!心情頓時沉重不少。

回東岸校園的路上,美麗的雪景,清冷的空氣,讓我不由自主地連連呼喊主,想到馬太六章,幾 million 的美金,也比不上天空的飛鳥和野地的百合花,何況萬有都是我們的。剎那間,心情又開朗了起來!我知道我不是酸葡萄心理,主的話真是我的安息,我的力量。

馬太六30~34

小信的人哪,野地裡的草,今天存在,明天就丟在爐裡,神尚且這樣給牠穿戴,何況你們?
所以不要憂慮,說,我們要喫甚麼?喝甚麼?披戴甚麼?
因為這一切都是外邦人所急切尋求的,你們的天父原知道你們需要這一切。
但你們要先尋求祂的國和祂的義,這一切就都要加給你們了。
所以你們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彀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歐Smi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