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節前,收到朋友轉寄的文章~不發火,一切都美好~
這是劉墉的文章,裡面舉了幾個例子,包括母親很寬容,孩子卻因此很懂事;還有兩個父母平常都很嚴厲,有一天突然沒有責罵孩子,反而得到意想不到的好結果。文章最後的結論說:
「講了這麼多真實故事,我不想再多說什麼。因為許多東西不必說,如同父母對子女的愛,不必多說。只要去愛、去奉獻、去關懷、去鼓勵、去付出!有良心的孩子多半自己會覺悟。」
這週【儒家經典導讀】的課剛好上到「孝悌」(說剛好,其實是配合母親節的安排),也讓學生看《金水嬸》。同學們都狠狠的罵那三個不孝子,也都覺得不孝子都是被寵出來的!金水嬸的確就是做到「只要去愛、去奉獻、去關懷、去鼓勵、去付出!」可是,竟造就了她三個功成名就卻大大不孝的自私兒子,這算是另一小半沒良心的孩子吧!
對以諾和迦勒已經很久沒發火了,他們的懂事和身量同樣與日俱增。以諾是「鑰匙兒」,放學後會自己回家先作功課,還會幫忙洗米煮飯,沒事就看他的獨角仙或昆蟲雜誌;迦勒的火爆脾氣愈來愈收斂,受到侵犯而有的反擊動作愈來愈溫和,最近還頗甘心樂意的一遍遍彈琴給我聽,沒事就玩他的扯鈴。
一般弟兄姊妹都對以諾讚賞有加,說他善解人意、有責任感,成熟懂事,還會覺得他常受迦勒的氣而憐惜他。只有媽媽我知道,兩兄弟會玩鬧,也會吵架。兄弟倆吵架,往往都不是有什麼壞心眼,只是兩人個性不同,表達方式也不同,「兄弟為患難而生」,將來他們一定會彼此需要的。手心手背都是肉,可憐的迦勒,調皮搗蛋的形像,讓他失去很多長輩的疼愛。所幸這小子神經大條,對於別人怎麼看他,他好像渾然不覺。
起先,水圳是個放牛吃草的慈父,我便不得不作個庸俗的嚴母。為了生活常規,為了誠實的品性,為了務實的生活態度和聖經的價值觀,盡所能的用力調教,不敢輕忽。這幾年,隨著孩子的成長,全家人在召會生活中彼此調和,大家都在轉,轉到嚴父慈母、慈父嚴母的角色靈活變換,轉到孩子知道自己何時該順服、何時可隨意。所以,不是我不發火才使他們變乖,而是他們的長進讓我沒有發火的必要!發肉體也得要有引子啊!感謝主,我們栽種,我們澆灌,在這之外,是神使之生長。
所以,我的標題要相反:一切美好,都不發火!